IMG_20190225_120807.jpg-1196167509

 

每當有人問起我的偶像或是理想型,我總會回答「宥勝」。理由有太多太多了,總的來說,大概是因為我和他有許多共同點,喜歡旅行,喜歡冒險,喜歡追求大自然的美景,喜歡認識各式各樣的人,喜歡把握當下,喜歡實踐夢想……。而他把所有他喜歡的東西發揮到極致,這是我所不及的,也是我一直在向他學習的。

這本書有一種魔力,能吸引人一頁接著一頁翻閱,原本只是想在生活的某個空檔看看一個章節,卻不知不覺陷進去,回過神來才發現,已經翻到最後一頁寫著出版社資料的地方了。就像那天清晨六點,我醒來便無法再入睡的時候,就這樣被吸入宥勝的冒險故事裡。心情竟神奇地隨之起伏,不時邊看邊癡癡笑著,到最後成功完成夢想時,竟也與書中的宥勝一同感動落淚。

一個人前往國外生活、和新認識的床伴一起冒險、騎單車挺進漫漫荒漠,是怎樣的故事?

 

「這一生,一定要想盡辦法到國外生活一段時間,不管用什麼方法都好,一定要去,真的。」

這一句來自大學教授的一句話,是激起宥勝下定決心非去國外旅行不可的引爆點。看到他從課堂上的桌椅跳起來,奔回宿舍尋找有關「去國外生活」的資料時,似乎有些似曾相似之感。

其實什麼時候開始有想環遊世界的念頭已記不清了,可能是很久很久以前,潛意識在大腦裡萌發的吧。可隨著年齡增長,許多現實層面的影響如雪片般飛來,使得我越發顧慮、越發裹足不前……。好討厭這樣的自己,這幾年,我陷入了泥沼。

於是開始接受、開始妥協。

直到花蓮背包客棧的Angela說了一番話,將我打醒……

「你現在幾歲?22歲,一生只有一次22歲,過了就沒了……」(推薦閱讀:花蓮打工換宿》那些美好的人事物,謝謝你們)

從那一刻起,我不想再忽視那些被壓抑在心裡,卻又無比真實的聲音了。

 

「父母可能到現在都還不知道我究竟要來澳洲做什麼,因為我也不知道。可是我知道我一定要來,不然就會死,就像石田裕輔的那本書《不去會死》一樣,我完全能明白那種感受。」

不知道是否許多人和我或宥勝一樣,關於夢想,總是能說出一長串描述,像是要去什麼地方、做什麼事、吃什麼東西……,可若你問起原因,卻好像總說不具體。

唯一只有一件事是篤定的,那就是「不去會死」。每當我這樣回答無法理解的爸媽,簡直快把他們氣炸。

或許有人會覺得這番話說得太誇張,不過就是少做了一些事而已,怎麼會死呢?這是真的,一年多前的我曾深刻地感受到。

那時為了家人,我竟然說要放棄夢想。

當我和朋友聊到這件事時,我說:「放棄夢想的痛,真的好痛……好痛……」我的心緊揪著,好像快要無法呼吸,很想哭卻流不出淚,生不如死。

原來……「不去會死」是真的會死,不是死了肉體,而是死了靈魂。

 

「曾經我認為是窮極無聊的幻想,現在卻感覺離自己越來越近,這種夢想似乎能夠成真的感覺,真是讓人充滿力量啊……」

那種想了很久的夢想終於成真的感覺,真的是我人生目前為止,覺得最美好的感受。

第一次有這種感覺,是在大三那年環島的時候。

想要環島這件事,想了6年,規劃這件事,花了半年,終於在那年成真了。當我騎車離家,騎在環台的道路上時,感覺身體飄飄然的,一方面不太相信自己真的出發了,一方面又發現這一切都是真的,而心臟因為興奮與緊張急速跳動著。(推薦閱讀:環島日誌》一個人的熱血機車環島)

第二次有這種感覺,是在去年登頂玉山的時候。

在那之前,我經常在網路上看別人登頂玉山的遊記,覺得好羨慕、好想去,可那裡不是隨隨便便說去就能去的,需要有裝備、基本知識、還要有足夠的體力。所以曾經我以為,這大概是一個很遙遠的夢想吧!

去年我成功登頂玉山時,那感覺就跟環島時一模一樣,飄飄然地不敢相信,想了這麼久的玉山真的站上來了,也不敢相信這夢想能實現地這麼快。

記得那時我是這樣跟山友說的:「我們現在真的站在台灣的最高點耶……」(推薦閱讀:登山計劃EP4》玉山前五峰,登頂台灣第一高峰)

 

「結果我就真的靠著自己破爛的英語,請火車站站長協助買車票、抓了郵差問路,然後跌跌撞撞地走向我的目的地。」

「也許,我真的會講英語吧?……」

然而,實現夢想的過程並非全然這麼美好,「恐懼」佔了其中一大部分。而且很有趣的是,無論是極危險或是極微小的事,都能令人感到恐懼。

書中宥勝提到,他要開口說英文時很恐懼、要離開舒適的潔瑪家自己在外謀生時很恐懼……。

我呢?目前為止經歷過的恐懼可多著,舉凡一個人騎車環島、第一次住背包客棧、第一次一個人旅行、第一次搭飛機、第一次出國自助旅行、第一次在國外開車、第一次跟外國人交談……。列舉了這麼多後發現,這些恐懼都有一個共同點,那就是「第一次」。

面對第一次總是恐懼的,可當經歷過後再回頭看,會神奇地發現一切恐懼都將幻化成煙。

所以,勇敢地踏出第一步,你會發現自己其實很厲害!

 

「我真的很感動,也發誓一定會去看她,只是,每當自己許下這樣的承諾,心頭就會有一股空虛的感覺……」

在這趟旅程中,宥勝經歷了許多離別,首先跟熱情親切的潔瑪一家人告別,到中間和愛人亞希子告別,後來和老婦人亞希子告別,在這之中還有許許多多的告別,不及備載。這些告別的心情也不盡相同,有不捨、有空虛、有心痛……。

我不喜歡離別,因為害怕失去,害怕從此失去一個朋友、害怕無法履行承諾、害怕…永遠不會再相見……。

後來開始旅行後才發現,這些離別都是必然。有些離別意味著你和他之間將不再有序曲,可有些離別是為了與下一個人遇見。告別了這一個,遇見了下一個,而後每一個遇見,都終將成為生命中的養分。

所以,何必太過執著於「未來」的失去呢?那些「現在」發生的事都是真真切切的,並不會因為離別而消失啊!

 

「我期待了一輩子的旅程,終於來到了我的腳下,可是為什麼……」

宥勝和兩個志同道合的旅伴一同踏上沙漠單車之旅,我的心情也一路隨著他們起伏,從剛上路時的熱血沸騰,到中途的迷惘,與最後快要抵達目的時所留下的眼淚。

印象深刻的是在最後幾個夜晚,宥勝和依萊並肩躺著,依萊突然像是精神失常般提出許多問題,問宥勝,也問自己。

「我究竟,是為什麼要來騎單車呢?我不是要追尋那段極致的孤獨感嗎?可是追到了又怎麼樣?我到底能得到什麼?這就是我期望中的單車旅行嗎?我期待了一輩子的旅程,終於來到了我的腳下,可是為什麼……」

一連串接踵而來的問句,幾乎快把宥勝逼瘋。

那種感覺我大概能懂,可又不知該如何解釋,不過我想大概與完成夢想時的飄飄然感有關吧!因為不真實感,大腦開始湧入大量混亂的訊息,開始回憶一切是怎麼開始的、怎麼過來的……,然後開始思考最先的初心為何?

迷惘的感覺並不舒服,此時的思緒會混亂到像是要爆炸一樣。可曾經有一位前輩告訴我,迷惘是好事,代表你有在思考啊!

 

「到底是誰說……不可能這、不可能那、怎麼樣都不可能成功的?……」

「不可能?我才不相信,因為……我們真的做到了……」

這種感覺我在登玉山前有深刻的體會,當我和大家說我要去登玉山時,有好多人都覺得我不自量力。

媽媽:「登玉山?你開什麼玩笑?你以為玉山這麼簡單嗎?不要做這麼危險的事好不好?」

阿姨:「你才爬過幾次山就要登玉山啊?那個哪有想像中這麼簡單。」

面對這些質疑,我默不吭聲,其實是不曉得該怎麼吭聲,也不想吭聲。

這幾年來我看了多少有關玉山的遊記,為了學習登山的知識,我千方百計地去跟別人學習,為的就是這一天,我能親自踏上這趟夢想旅途。

這些努力他們有看到嗎?沒有,那憑什麼說我不可能呢?

不過這些都不是那麼重要,因為自己的能力與做過的努力,自己清楚就好,別人知不知道根本無所謂。

選擇默不吭聲是因為,我會用行動證明一切。

 

「一趟旅行,如果你的旅伴從沒換過,我想那行程更該稱為旅遊,或者是觀光。」

最後,用此書的宗旨作為總結。

無論是旅行或者登山時,不要吝嗇與每個人交談、廣交旅伴,因為你永遠不會知道,你將會從他們身上得到什麼珍貴的養分,讓旅程精彩萬分。

雖然我的旅行資歷還很淺,可目前為止,倒也認識了不少人,不過有點可惜的是我不太擅長交際,否則可以認識更多人。所以這段勉勵不只想對大家說,也想對自己說。

祝自己:找床伴愉快!

arrow
arrow

    Hs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