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尾,辭掉了工作,進行第一次長途移動,目的是雪梨的跨年煙火秀,在這中間,先停靠澳洲的首都——坎培拉。
有趣的路名》
開了快六小時的車從Shepparton 到坎培拉,雖然很多人都說坎培拉是個無聊的城市,但怎麼說也是澳洲的首都,還是該來看看吧。
到坎培拉發現一件有趣的事情,怎麼有Sydney Avenue 、Melbourne Avenue 、Adelaide Avenue 、Perth Avenue 、Sydney Building 、Melbourne Building ⋯⋯
「所以我們在這裡繞一圈就等於環澳了嗎?」走在街道上,我笑道。
到坎培拉的第一個晚上,漫步在Lake Burley Griffin湖畔,坐在National Carillon前,拿出事先準備好的便當,靜看市民們慢跑與遛狗的日常。
▲ National Carillon
走進世界大戰》
在坎培拉醒來的第一個早晨,興致勃勃前往Old Bus Depot Markets,想逛逛當地市場,可我們在門口觀望許久,才發現這週是新年假期,只好隨意找了一間位於河畔的早午餐店,和市民們一同啜飲愜意時光。
接著,在Australian War Memorial,我走進了世界大戰。
我承認一開始是因為建築美才來的,直到穿越紀念烈士的花牆、站在無名碑的面前,隨後又走過一戰和二戰的歷史,最後停留在象徵休戰的雕像前,我無法停止悲傷⋯⋯
一旁的文字是這樣寫的:
“With the fighting over, those who had lived through the war now faced a new task: managing the peace. But they did not know the sad truth, that peace would not last, and that within 20 years the next generation would face another world war.”
「生在一個和平的地區與時代,真的好難想像戰爭的面貌,一場世界大戰,一打就是五、六年,那些有家歸不得的士兵們,不幸的,可能再也回不了家,幸運的,回到人事已非的家,面對空白的那幾年家庭生活,拼湊永遠缺一角的拼圖⋯⋯。」
「如果你現在去中東,就可以看到正在進行中的戰爭。」
我無法想像也不敢去想像⋯⋯,面對遠方國家的戰亂,我無力做些什麼,可因為懂得戰爭是如此地殘酷與悲傷,所以更珍惜及維護我所擁有的和平,還有自由。
後來才知道那片紀念烈士的美麗花牆,是虞美人花,那些年,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最慘烈的戰場法蘭德斯盛開著,鮮豔的紅遍佈整座戰場,像壕溝中的鮮血一樣。
入夜的Mount Ainslie可以看到整個燈火通明的坎培拉市區,身後的燈塔轉了一圈又一圈,藍白光束射向天空的盡頭,一切寧靜又光明,像是在提醒我:莫忘得來不易的和平。
▲ Old Bus Depot Markets
▲ Australian War Memorial
▲ Mount Ainslie Lookout
澳洲議會大廈》
在坎培拉的最後一站,我們拜訪了澳洲議會大廈。
進入澳洲國會前,要像機場一樣安檢,裡頭介紹了整個國會的歷史,還有歷任議員,可以清楚看到人們是如何一點一滴建造起一個民主的社會。
澳洲是聯邦制議會,由三個部分組成:君主、參議院、眾議院。議院裡極為對稱的佈置與和諧的色調,讓人看了非常心曠神怡,尤其是眾議院那我最愛的蒂芬妮綠。
在議院裡我們想起我國的立法院,笑談:「他們也會在這裡打架嗎?也會仗著人多投票把人送紀律委員會嗎?」
譏笑的語氣聽起來滿是嘲諷,但衝突的產生,是源自於許多不同的聲音。無論如何,我還是為民主的社會引以為傲著。
▲ 參議院(Senate)
▲ 眾議院(House of Representatives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