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台北工作之後很喜歡往基隆跑,在基隆我常常看見最清澈的天空,和最藍的海,而想擁有這些,我只需要耗費一個多小時的車程。
這天我來到地圖上的一個小島──和平島,記得今年生日要去八斗子之前,我看了看地圖,看到了這個在八斗子隔壁的小島,然後想著:下次就來這吧!我指著地圖上的小島,做了一個記號。(推薦閱讀:八斗子》生日三個人去看海)
和平島公園,豐富的海蝕景觀與歷史故事》
坐台灣好行公車,可以直達和平島公園的入口售票處,進入需要門票,在入口處我看到一大群人潮,原本以為在平日造訪這裡可以獨享這一切,疑惑的我往旁邊看去,原來是滿滿一車遊覽車的旅行團。
入園後映入眼簾的即是廣闊蔚藍的天空,天氣真好!我不禁讚嘆,明明只是距離基隆市區半小時的車程,卻讓我有置身度假小島般的感覺,我覺得此時我像是身穿花洋裝的女孩,躺在竹籐製的躺椅上,手裡拿著一杯柳橙汁。
遊園的路線很簡單,順著環形步道繞一圈,便可飽覽所有的景色,首先看到的景色是「島中島」,一個鋪滿綠色植被的小島,矗立在小海灣中央,形成島中島的景觀,我仔細端詳這島,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又作祟,竟覺得這島像童話故事小飛俠中,彼得潘與他的夥伴們居住的神奇夢幻島──Neverland,彷彿還能看到彼得潘在島中穿梭的身影,這樣天馬行空的想像看似很荒誕,但其實是有關連的,什麼樣的景,就能激發什麼樣的想像,所以或許我會有這番想像,是因為這島給我一種自由無拘的感覺吧!
島中島的後方有一段Z字型的木板路,名叫「九曲橋」,通往秘境「阿拉寶灣」,想要入內必須在特定時間由嚮導帶領進入,可惜我來的時候不是開放時間,鐵門深鎖,只好下次有機會算好時間再來一探究竟。九曲橋的後方是一段潮間帶,是海洋生物的聚集地,更是和平島居民的天然冰箱,提供了居民餐桌上的豐富佳餚。
再接著走幾步路,左手邊有一個萬善公祠,公祠旁沒有解說牌,我凝視了公祠好一會兒,卻完全無法了解公祠設立的意義,但我接著在前方的紀念碑中,找到了答案。
琉球漁民慰靈碑,矗立在蜿蜒的岩岸旁,寧靜的岸邊,只有海水拍打岩岸的浪潮聲,與慰靈碑相伴,我乍看之下覺得有點突兀,為什麼在一個寧靜蔚藍的海邊,會有這樣一個慰靈碑呢?我邊想著邊替慰靈碑拍下照片,此時身旁有一個大叔像是看穿了我心裡的疑惑,叫住了我,對我說:「來看碑的後面,有對這個紀念碑的歷史解說,看完之後你會恍然大悟,原來這個碑的故事是這樣的啊!原來這就是為什麼在這個海邊會突然出現一個紀念碑,還有為什麼那裡會建一個萬善公祠,這之間都是有關連的……」大叔引領我看碑後的解說,我看著心中豁然開朗,「原來如此!我全明白了!」
約一百年前,琉球漁民到基隆居住,基隆人民提供琉球漁民居住地,而琉球漁民教導基隆人民一些漁業技術,雙方互助合作著,後來台灣發生二二八事件,全台灣人皆受到迫害,琉球漁民也受到波及,在和平島被槍決,後基隆居民費時費心,收集分散在和平島的西班牙人、荷蘭人、琉球人遺骸,建立萬善公祠祭祀他們,這些都是曾參與台灣歷史的外籍人們,而琉球漁民慰靈碑,除了悼念受難者,也記錄琉球漁民曾在島上生活的事跡,更是基隆居民與琉球漁民的回憶。
原本我來和平島,只是想看美麗蔚藍的海景,但我到了和平島才發現,島上擁有的不只是海景而已,更多的是說不盡令人不勝唏噓的歷史故事……
▲島中島,這區小海灣,昔日稱為「大窟」,是中山仔島與社寮島的海上分際線,目前這兩座島嶼已經填海造陸連接了,海中的小島形成美麗的島中島。(節自和平島公園解說牌)
▲九曲橋,1960年代追尋漁獲移居的阿美族人,此處景色讓他們想起了故鄉台東泰源(Alapawan),故稱「阿拉寶灣」,意為迷失之處,當地人則稱之為「皇帝殿」。阿拉寶灣有著當地限定的風景,如退潮時才會出現的「花豹」,交互相疊綿延的豆腐岩,因壯麗海蝕地景,阿拉寶灣曾獲選全球最美21個日出觀賞點之一,由於地質脆弱以及考量環境生態負荷,造訪秘境須由專人帶領,為生態環境與遊客安全把關。(節自和平島公園解說牌)
▲潮間帶
▲萬善公祠
▲琉球漁民慰靈碑
▲琉球漁民慰靈碑後方的海蝕岩
默默地憑弔一段歷史故事後,接著循著一旁的環山步道而行,首先看到解說牌寫著「蕃字洞」,照著指示往一片海蝕崖望去,尋找蕃字洞的蹤影,搜尋了好一會兒才找到,眼力不好的人可能還看不到呢!但在這個天然的海蝕崖上,怎麼會出現一個人造的洞口呢?我疑惑地看著解說牌,噢!原來是在1668年,鄭成功軍隊北上驅逐荷蘭人,一些人逃到和平島上這小小的洞裡,刻下荷蘭文字,如今文字已被潮水磨蝕,已模糊的無法分辨了,僅留下一個洞穴,成為時代的印記。
經過了蕃字洞,環山步道引領遊客走向一個涼亭,公園給了這個涼亭一個很美的名字,叫做「等嶼亭」,站在亭中,往左右兩邊望去,可以看到蜿蜒的海蝕沿岸,而往正前方望去,可以看到基隆嶼矗立在海中央,遙望基隆嶼時我不禁又想,為何這涼亭要叫「等嶼亭」呢?是在等待著基隆嶼嗎?可是基隆嶼不是一直都在那嗎?那究竟是在等什麼呢?
整個環山步道最多的風景大概就是海蝕岩了,沿途有豬腳岩、海兔岩、萬人堆,我覺得很奇妙的一件事是,好像在很多地方,人們都會幫岩石取名字,充滿了想像力,而其實不只岩石如此,許多事物,像是星星也是,人們在密密麻麻的群星中,找幾顆星星連線成幾個形狀,便將它們取名成星座,這些都是大自然帶給人們的樂趣,看著這些自然萬物,想像著各種形狀,都能令人會心一笑。
在環山步道的尾處,有一個海水泳池,不知道是不是平日的關係,池裡都沒人,池邊倒是有幾個救生員乾巴巴地呆望著沒有人的泳池,在這裡游泳感覺應該不錯吧!像是徜徉在汪洋一般,可這畢竟也是個人造的東西,並不十分受我喜愛,不知道這樣的人造池,會不會對海洋造成什麼影響?
海水泳池的對面是遊客中心,走到這也代表走完了一圈和平島公園,此時遊客中心裡的放映室正要播放介紹影片,看完影片更能了解和平島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歷史,也為這趟和平島公園之行畫上句點,我帶著豐收的心情步出和平島公園,接著要去探索和平島的其他角落。
▲蕃字洞
▲等嶼亭
▲基隆嶼
▲萬人堆
▲海水泳池
▲遊客服務中心
和平島的特色海藻飲食》
步出和平島公園,走在和平島的街道上,可以感受到淡淡平凡的漁村氛圍,幾個老婦坐在用鐵皮磚瓦推砌成的老屋門前,那皺紋滿佈的臉,大概受了大半輩子的海風吹拂吧!
而此時已過了中午半晌,胃部早已空蕩蕩的我,在街上找了一家賣海藻特產的店家,進去飽餐一頓,其實街上的商店不多,我特別喜歡這樣不很商業化的感覺。
看了看菜單,原本想點海藻小籠包,可惜老闆娘說已經沒賣了,於是我點了青苔水餃和一杯石花凍,水餃比我想像中瘦小許多,不是很合胃口。
老闆娘倒是很熱情,與我分享和平島的事情:「以前和平島是個離島,後來建了橋才和台灣本島連接,很多人坐車來如果沒注意看,常常會沒有感受到車子已經過橋了,就不知不覺地站在島上了,絲毫不覺得和平島是個島,你要繼續走到橋那裡嗎?我跟你說你往前走左轉比較近,你要去拍那個彩色屋嗎?去橋下那裡拍最美,還是你要坐公車?這邊外面就可以坐了喔!」
「謝謝老闆娘!我知道怎麼走了!那我先走囉!」我在老闆娘的精采介紹下吃飽,然後和老闆娘揮手道別。
基隆港海域的監控台,社寮東砲台》
照著老闆娘指示的路走,到了連接島上的和平橋,我不過橋,選擇往左走,往山上走去。
沿途經過「龍目井」,是前人用水的重要來源,還曾經作為防空洞使用,歷史悠久。
還有幾棟廢棄建築,牆上寫著「和平區活動中心」,看那磚瓦斑駁的樣子,好難想像之前的繁榮之景。
再接著上坡一會兒,我到達通往社寮東砲台的石階,興奮地奔上石階,這是我來和平島的第二個目的地──社寮東砲台。
社寮東砲台位於社寮島東邊山頂的制高點上,負責監控基隆港東側的海域動態,與社寮西砲臺同為防衛基隆港東側海域砲台要地,為日軍進駐後為因應日俄戰爭所需的整備工事之一。(節自社寮東砲台解說牌)
路旁綠樹蓊鬱,老樹根盤根錯節地,順著由紅色磚瓦砌成的砲台生長,不知道再過一陣子,樹根會不會將整座砲台吞沒。我三步併作兩步踏上砲台的階梯,登上砲台的最高點,我好喜歡這樣站在高處遠望的感覺,在這裡可以遠眺基隆嶼、蜿蜒的海岸線、緊鄰岸邊的小村落、小漁港、閃閃發光的汪洋,還有在風平浪靜的海面上,疾駛而過的快艇,在湛藍的海面上,留下一條長長的白色尾巴,可惜砲台邊的綠樹實在太蓊鬱,遮住了部分視線,否則視野可以更遼闊,但眼前的景象,也已經足夠遼闊了。
我緩慢地轉動身體,飽覽以我和砲台為中心,360度的景色,然後閉上雙眼,享受凌風的感覺,此時幾聲鳥鳴傳進耳裡,我睜眼抬頭看,看到幾隻鳥在晴朗無雲的天空中盤旋,彷彿在召喚我和牠們一起凌風翱翔。
▲龍目井
在橋上告別和平島及漁港》
在今天的尾聲,我漫步在漁港邊,旁邊有緊鄰漁港維生的漁市,販賣新鮮現撈的漁獲。
島上有兩座橋──和平橋、社寮橋,我站在較多車子走的和平橋上,細看橋下整齊排列的漁船,往橋的左邊望去,可以看到阿根納造船廠遺址,往右邊望去,可以看到正濱港口彩色屋,附近還有一個原住民文化會館,因天色漸晚,這些地方便沒有近距離造訪了。
我只是默默站在橋上,向和平島及漁港告別,等待回去基隆市區的公車。
每次從郊區坐往市區的車上時,總是有很強烈的不真實感,許是因為我的心跑得太慢了吧!以至於車子到市區後,我的心還留在海上。
和平島,一個蘊含自然與人文的小島,再見。
▲和平橋
▲社寮橋
▲阿根納造船廠遺址
▲正濱港口彩色屋
留言列表